不是不能创业,但成功率很低,千万别轻易尝试。特别是对普通人而言,你这一生要如履薄冰,试错成本太高,走错一步,就要付出巨大成本。
你没资本对抗风险,就选择最稳的那条路,除非你一无所有,没得可失去,反而能放手一搏。记住了,你只有活下去,才有资格说话,现实是梦想的基础。
陈涛是川大的哲学硕士,曾在《中国新闻周刊》、《南方周末》任职记者,拿着高工资,住着80平米森林景房。
为了挣更多的钱他和朋友选择了一起去创业,但事与愿违最终创业失败也没赚到钱;出来后又遇到“口罩”,靠着一百多块撑了一周,实在没办法跑起了外卖;但他外卖跑的也并不如意,有时一天的收入还不够租车的费用。
陈涛不是没想过放低姿态重新开始,但如今的他连应聘实习生也得不到回复。
这事上了不止一次热搜了吧,值得大家深思的不是学哲学,也不是38岁高龄,更不是出身南方系,重点在于别瞎创业。要不这个年龄随便打份工赚点生活费,都不会很苦了,利索点的连房贷都可能没有了。至少我身边40岁上下的同龄人,如果没有很高物欲,也不创业,真的没有苦哈哈需要去送外卖的。
送外卖赚得也不比纯给资本家打工的少,这也不是什么不体面的职业。导致他现状的原因是:他放弃了原先的赛道,选择了创业,但失败了;跟他那一长串前缀:南方周末任职经历、985哲学硕士没有任何关系。
选哲学硕士怎么想也应该是考虑进高校或者考编制的吧… 为什么考哲学却去创业了我是没看懂。
另外,说句实话,这个年纪当骑手,还能要他就不错。再这么下去,以后35岁以上,送外卖送快递,可能也会被拒绝了。又劳累又危险,平台和站点,都怕担责任,就算是劳务,开个体搞合营,也会怕舆论。
而且送外卖的话,需求变少了,平台两头吃,也不那么挣钱了。你就想想自己,多久没吃外卖,没打过网约车,没铺天盖地网购了。
10几年前的硕士,含金量很高,当初又是记者,虽是文科哲学,但能力必定出众。如果考公的话,可能已经是笔杆子,能当个文秘之类的了。
38岁985硕士失业被迫送外卖!这就是你们要的脱下长袍的孔乙己
